12月10日,刘杲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下文为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在会上的发言。
刘杲同志追思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召开刘杲同志的追思会,我代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深切缅怀刘杲同志为行业协会建设和我国出版发行事业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
刘杲同志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的会长,为发行协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91年3月6日,在时任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副署长刘杲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召开了成立大会。刘杲同志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他对协会的职能定位、工作导向和服务宗旨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协会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争取书刊发行的繁荣,推动全行业的队伍建设,促进全行业的团结。他从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制定行规行约、举办发行人员培训班、开展评比先进和表彰先进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协会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这届的4年任期中,刘杲同志团结带领协会理事会及领导班子开始了发行协会的全面建设。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先后组建了科技、社科、文教、外文、古旧、集个体等专业(工作)委员会,不断扩大协会的工作和服务领域。特别是在《中国图书商报》的创办上,刘杲同志亲力亲为,上下奔走,为报纸的创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搭建服务平台,繁荣图书市场上,举办了民营书店订货会、降价书市和全国片区订货会(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参与主办了第四、五、六届全国书市。连续七年组织开展了全国优秀畅销书的评选活动。
在提升发行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上,多次举办了图书发行法规、门市及财会等培训班和发行员、储运员技术等级培训班,支持指导在武汉大学设立国内首个图书发行专业,为图书发行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对外交流合作上,先后同国际书商联盟、国际旧书商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同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书商协会进行了往来交流;在北京举办了“1993台湾图书展览”,在台北举办了“1994大陆图书展览”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经新闻出版署和外交部批准,于1995年3月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正式加入国际书商联盟组织,从而确立了我国书业在国际书商联盟中正式成员的合法地位,扩大了中国书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1995年4月19日,刘杲同志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会长。会上,刘杲同志强调,作为行业协会,我们依靠主渠道、面向全行业,为改革发行体制服务,为繁荣发行事业服务,为完善行业管理服务。作为中介组织,我们要一头为企业服务,一头为政府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抓好流通环节,办好发行协会,正是顺应历史潮流。在发行协会和发行行业应大力提倡自强、自律和自信。
在这一届的4年任期中,刘杲同志团结带领协会理事会及领导班子,除了继续做好全国书市、优秀畅销书评选等活动外,还承办了两届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中国书刊发行奖”,主办了“中国书刊发行业双优单位”评选活动;制订了《全国书刊发行业公约》;组织举办了“全国优秀、良好出版社精品图书联展”“服务‘三农’全国农村图书大联展”;为了学习贯彻新闻出版署《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举办了三次大型业务研讨会;发起农村图书发行论文征集活动;增设了经济、美术等专业委员会;在本届任期内,刘杲同志先后多次代表中发协出席国际书商联盟会议,并就中国书刊发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会上发言,在1997年召开的国际书商联盟大会上,他还当选联盟理事。1999年,他在北京还分别接待了国际书商联盟前任和现任主席的来访。
第二届的任期内,在新闻出版署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自1997年开始,将首都图书交易会与中发协举办的订货会合并,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统一冠名“北京图书订货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图书交易活动。
二
刘杲同志作为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领导,在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发展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刘杲无论是在国家出版局副局长、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任上,还是退出一线在协会任职期间,乃至退出领导岗位后,他始终心系出版发行改革,以其胆识、睿智、远见卓识,擘画、推动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我国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是从流通领域破题的。刘杲同志是“一主三多一少”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1986年8月,刘杲在一次全国新华书店业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的一个部分。“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目标,将随着整个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1990年11月,刘杲在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上指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以国营书店为主渠道不能动摇,允许集体、个体书店作为补充也不能动摇。他积极推动了集个体书店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并以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协会会长名义到会讲话。
中国图书发行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刘杲同志为推动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后,刘杲同志深入中央部委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系统调研,并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出版社自办发行推动了整个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华书店深化改革要从发展批销中心、代理制、连锁经营三个方面带动全盘。发行体制改革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为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刘杲同志先后撰写了《迎接新世纪》《图书发行的神圣职责》《坚定不移地走向市场》等多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提出中国图书发行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所有改革的举措,最后都要落实到扩大销售、繁荣市场、服务读者的要求上来。要通过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完成我们肩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强调,发行业改革和发展,发行业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加以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图书发行业全体人员的神圣职责。
1998年9月、12月,刘杲先后在发行业务研讨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年会上提出,坚持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就要坚定不移地走向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就是要转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作为连续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刘杲在全国两会期间,数度接受中国图书商报(即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采访,强调: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就是要使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得到进一步发育,进一步成熟;出版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要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出版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活力;深化出版发行改革要准确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规模和转换机制”“组建集团和发展中小出版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连锁经营和办好单体书店”“加强监管和促进繁荣”等10个关键性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为出版发行业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刘杲同志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担任会长的9年,倾情奉献,事必躬亲,为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成立10周年时寄语协会:行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中国发协当然属于朝阳事业,它肩负着在书刊流通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历史责任。此前的十年不过是一个序幕,好戏还在后头。中国发协,前途不可限量。
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已90岁高龄的老先生,再次为协会题词:百业兴旺,则市场兴旺。市场兴旺,则国家兴旺。对发行协会工作和繁荣图书市场寄予厚望。
我们缅怀刘杲同志为我国出版发行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精神风范和事业情怀,继续推进协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公众号
原文链接 艾立民:刘杲为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转载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